随着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,企业以及整个行业都对各系机器人有了定位。
当前,我国生产和研发机器人的企业超过1000家,但是,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仅有200家,其余大部分是出于产业链低端的组装和代加工企业,产业集中度低、总体规模小。深入分析国内5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就可以发现,很多园区过于注重招商引资,然而对于技术创新、人才培养却无动于衷,极大地影响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
反观国际产业链中高端的国家,日本和德国却具有明显的优势。日本的的优势在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技术,包括减速机、伺服电机等都处于很好的地位,而德国则在于原材料、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优势明显。在机器人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,国外公司占90%以上的份额,可见国产机器人的差距。 因此,国内企业也必须走出低端重复供给的迷途。目前,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必须大力破除无效供给,推动化解过剩产能。工业部也将加强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监测,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 目前,国内的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,并且每个区域都发展出自己的优势产业。例如,珠三角地区在控制系统方面有显著优势,而长三角地区则以江苏、上海和浙江为核心区域,优势在于雄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。 国产工业机器人还有一段路要走,如何发展是所有国产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,随着智能制造的推动,相信我们的国产机器人可以找准方向,快速发展!